超市“塑料袋”装肉冷冻可能吃进有害物质发布日期: 2023-12-10 来源:行业新闻
比如,很多人在超市买东西时,会多扯下几个塑料拿回家分装食品用。看似省钱省事,实际上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聚乙烯(PE)是最常见的塑料袋材质,因为其具有无毒、无味、无臭的特点,被用于接触食物的塑料袋材质。超市里使用的塑料袋一般为高密度聚乙烯。
但是,这种袋子并不推荐带回家装食物用,尤其是不适用与把肉分成小份装进冰箱冷冻室。
装了肉的塑料袋,会和肉紧贴在一起,长时间在低温度的环境下会变得很“脆”,在解冻的时候,可能会被撕碎,黏在肉类表面,继而被人吃进去。
这类塑料袋怕油、怕热,长期装油脂丰富的食物,易析出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邻苯二甲酸酯,长期摄入会增加高血脂、高血糖的风险。
除了生肉,水煮鱼、炸鸡、麻辣烫等含油量大的食物,都不能装在塑料袋里太久,若碰巧温度又很高,安全风险隐患还会增加。
很多人认为,把塑料袋扎紧或用有密封圈的塑料盒就可以完美、安全地密封食品。
然而,塑料看起来致密无缝,但空气、水蒸气、油脂会透出来,用来包装食物,可能使食品的外观、味道甚至营养价值发生改变。
如果塑料袋不打结直接放进冰箱里,更会增加微生物在食物间相互“串门”的机会。
在塑料产品的底部通常有个三角形,中心的数字表示编号,下方的英文表示塑料材质名称。目前常用的塑料有7类:
塑料餐盒的标准包括1(PET)、5(PP)、6(PS)这3种。PET耐热程度为70℃,PS耐热程度为90℃,PP材质的耐热程度则达到130℃,熔点高达200℃。
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是PP的,但盒盖却以4号PE制造。放入微波炉前,要记得把盖子取下。
用于食物储存或带饭的餐盒,使用年数的限制一般别超过3~5年,即便使用时间比较短,若其已然浮现变色、变脆、变黄的情形,也应立即更换。
一次性餐盒制作出来的目的,就是盛装一次、温度较高的、可能有油的食物,在这个条件下使用,是安全的。
如果使用次数比较多,可能破坏其稳定性,导致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析出。平时喝奶茶等饮品的杯子也是同理。
装矿泉水、果汁的塑料瓶,通常底部都写着“1”,也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大部分PET塑料饮料瓶在生产中,都会用到“锑”这种金属催化剂,醋液的pH值低,可能让这种物质的迁移量增多。
有研究发现,用PET塑料瓶分别装4%的乙酸、10%的乙醇和20%的乙醇时,装乙酸的瓶中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锑的迁移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种。
锑具有生物毒性,可通过皮肤、消化道等路径进入人体,对皮肤、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或器官造成损害。
还有人用饮料瓶装大米、小米、红豆等,甚至会放在炉灶旁边,而PET塑料耐热性差,易析出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让风险加倍。
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关于它们的选择和使用,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
冰箱里的冷藏、冷冻食品应使用保鲜膜,保鲜膜的特殊工艺和原料具备良好的透气和保险性能,普通塑料袋达不到保鲜的目的。
不同的塑料在盛装食品时,有不同的需要注意的几点。使用时,要遵循使用说明,比如使用温度、盛装物品种类等等。
不要用食品专用的塑料袋反复盛装食品,一次性的餐盒、塑料勺、杯子、吸管也不要多次使用。
对于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塑料制品要充分的利用,比如塑料袋,可当作垃圾袋再次使用。
接触人体、食品的塑料制品,不要追求色彩艳丽,添加的色素往往导致塑料制品安全性下降。
合理使用塑料制品,不过度滥用,尽可能地选择可降解塑料制品;用后不到处乱丢,做好垃圾分类,使垃圾分类与塑料回收再利用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