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官网地址

您的位置: 首页 > hth官网地址

hth官网地址

2020年全球及中国聚乙烯供需现状分析国内市场进口依赖度较高发布日期: 2024-06-05 来源:hth官网地址

  聚乙烯(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高,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近年来,全球聚乙烯产能逐年增长,2020年全球聚乙烯产能为12690.6万吨,同比增长5.9%,产量为10630.8万吨,同比增长2.1%,开工率为83.8%。

  从全球各地区聚乙烯产能产量分布来看,东北亚和北美是全球主要聚乙烯产能地区,2020年新增产能也大多数来源于这2个地区。

  国内市场方面,2020年是国内聚乙烯集中投产的一年,合计产能为2284.5万吨,同比增长20%,产量为13.3%,产能的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万华化学、浙江石化、中化泉州、大连恒力、中科炼化、辽宁宝来和延长中煤榆能化等企业的项目集中投产。

  2020年薄膜依然是聚乙烯的最主要消费领域,消费占比为53.5%。近年来,农膜需求量平稳,包装膜伴随着电子、医疗、食品、快递等行业发展,需求快速增长。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聚乙烯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15-2020年我国聚乙烯进口量逐年增长,2020年我国聚乙烯进口量为1853.4万吨,2015-2020年CAGR为20.5%,进口依赖度较高,截至2021年1-7月我国聚乙烯进口量为874.7万吨,同比下降15.61%,出口量为31.5万吨,同比增长110.31%。

  按贸易方式统计,2020年中国聚乙烯进口排在第一位的是一般贸易,进口量为1595.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6.1%,说明中国聚乙烯进口主要满足国内需求;第二位是进料加工贸易,进口量为143.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7.7%;第三位是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量为76.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2%。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截至2021年1-7月我国聚乙烯进口金额为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5.70%,出口金额为4.8亿美元,同比增长140.13%。

  从我国聚乙烯进口来源地来看,2020年中国聚乙烯主要进口自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联酋等国家或地区。这3个国家原料优势显著,通用型产品对国内产品的替代性强,3个国家合计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43.1%,其中,进口自沙特阿拉伯的产品达374.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0.2%。

  2020年全球前十位聚乙烯生产企业产能合计为6136.9万吨,占比全球总产能的48.4%。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产能居全球之首,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和中石化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2020年国内聚乙烯集中投产,除去传统企业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增产,民营、合资及地方企业贡献巨大,尤其是炼化一体化装置的投产。目前,中国聚乙烯产能中,中石化(含合资企业)产能占比为36.5%,中石油占比为22.5%,民营及别的企业占比为41.0%。随着聚乙烯产能的不断扩张,聚乙烯生产原料也呈现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石脑油、煤炭和甲醇,万华化学新投产的项目采用了轻烃原料。

  目前,PE市场处在扩能高峰期,叠加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市场恐难有好转。同时随着原料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成本单方面支撑力度或将弱化。考虑到未来国内外PE装置集中投产,PE行业竞争形势将会慢慢的激烈,产品结构性过剩和缺口共存的局面任旧存在。预计未来5年,我国PE总需求或将延续缓慢增长的趋势,平均增长率在6.8%左右。

  从原料供应来看,2020年以轻烃为原料的PE装置的工艺技术郑重进入国内,原料供应从前期的原油、煤炭两家到现在的三足鼎立。后期,也将会有更多的轻烃装置投产,国内PE市场三分天下的局面将会呈现。由于原料价格的不同,后期企业价格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明显。

  总之,未来我国PE行业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也将面临烯烃生产原料多样化带来的国内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缩小、供求趋平衡、部分产能过剩、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还将面临来自美国、中东聚烯烃产能大增带来的竞争压力。为此,我国PE生产厂商应该着眼于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利用现有装备及技术开发高端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深入推动供给侧改革,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推进产品向高端化、差异化、功能化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搞好进口替代,提高PE自给率,提升国际竞争力。对于一些仍计划新上煤制PE装置的企业,要充分做好市场调查与研究,最大限度地考虑原料来源及下游用户的需求情况,谨慎做好风险评估,避免盲目投资,造成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浪费;并且要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教育培训,保障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提高技术转化与应用效率。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与研究、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首页 电话咨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