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官网地址

您的位置: 首页 > hth官网地址 > hth官网登录入口

hth官网地址

垃圾分类这4年 上海为何能成功?发布日期: 2024-02-28 来源:hth官网登录入口

  “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都不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

  2019年夏天,关于生活垃圾四分法的科普段子火爆网络。同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由此,生活成为上海市民的法定义务。

  如今4年过去,上海生活成效如何?有何经验?哪些环节还存在不足?下一步又将怎样升级优化?

  从1996年起,上海市曾开展多轮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并于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上海市政府连续7年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列入实事项目,2014年出台政府规章《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然而,上海市生活垃圾总量逐年增长,垃圾末端处置面临巨大压力。垃圾分类政策制定与执行上的脱节常常为人诟病,垃圾的混装混运的方式也一直备受争议。

  国务院2017年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上海等46个城市要在2020年年底前,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列为重点调研项目,次年将该项目列为正式立法项目。

  2018年,上海全市每日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面对垃圾围城,上海需要一场“清剿战”。

  垃圾分类与全城两千多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此,上海成立由市人大常委会和上海市政府相关领导为双组长的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主导推进立法工作。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作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下社区活动的主题,听取市民意见近20000人次,并发放30000余份调查问卷;三次征求全体市人大代表对条例草案的意见,共有270多位代表提出380多条意见建议,其中50多条意见建议被采纳。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布后,共收到280多条修改建议。

  2019年1月31日,《条例》获表决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明确了分类标准、强制源头减量、全程分类、建设可回收体系等措施,确立了处罚制度。这部法规试图引导上海市民将随手分类变成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

  2019年5月28日,雷国兴调任虹口区嘉兴路街道飘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当天,她带领同事实地走访了飘鹰居民区下辖的5个小区,实地了解70多个门栋的垃圾投放点位。随后,他们反复听取居民意见,以求最大限度优化投放动线,还制作了手绘地图方便居民熟悉点位。

  在上海上百个街道中,嘉兴路街道尤为特殊。2018年11月,习在虹口区嘉兴路市民驿站第一分站调研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距离《条例》正式施行仅剩一个多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雷国兴要求居委、物业、楼长、党员志愿者“现场办公”,到门栋口、垃圾桶旁了解居民的具体困难与顾虑。就这样,飘鹰居民区平稳度过了“撤桶并点期”。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既要不怕脏不怕累,坚持身体力行,也要抓机遇重宣传,做好思想引导。”雷国兴回忆,最开始也有居民将生活垃圾随手一扔,雷国兴便自己捡起来重新分类。看到雷国兴连着分类了几天,这位居民有点不好意思。雷国兴赶紧把握机会讲解垃圾分类的理念。后来,这位居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也引导更多人理解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

  飘鹰居委会还与街道、共建单位等各方一起努力,对飘鹰花苑小区垃圾厢房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的垃圾厢房具备刷卡开门、分类投放、自动称重、语音提醒等功能,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

  2019年7月1日是上海市全民垃圾分类第一天,上海市城管执法部门兵分多路,对商圈、社区、居民楼、写字楼进行“飞行检查”,直击《条例》落实情况。

  上海市城城管局执法总队机动执法队二分队分队长秦列在检查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垃圾分类情况时发现,该酒店已经按要求设置了四分类垃圾桶,但是可回收桶内混有干垃圾,垃圾桶分类标示也不清楚。而且,以纸板箱为代表的部分可回收垃圾堆放在卸货通道内,或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当天,该酒店领到条例实施后首张罚单。

  这一天,上海全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600人次,检查小区1588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117份;检查企业和事业单位406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135份;检查商家1853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324份;检查酒店21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8份;检查其他公共区域348个、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39份。

  一天时间内,上海城管执法部门共依法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20起,其中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案件17起,未按规定设置分类收集容器案件3起。

  一袋分类好的生活垃圾,从社区运离后,首先要经过“点-场-站”回收标准化作业,进一步实现精准分类。

  垃圾分类全产业链依托中转站衔接前端收运和末端处置,上海城投集团健全了生活垃圾分类压缩、分类中转、分类运输全流程。

  上海城投集团建成运营了12座生活垃圾集运中转站,设计转运能力达15000吨/日,其中虎林、徐浦是上海市区内最大的两个中转站。每日清晨,满载着生活垃圾的箱式卡车依次驶入中转站。在行驶过程中,智能系统可读取每辆车的作业队、服务小区、装载物、装载量。

  在中转站,中央控制室按照干垃圾、湿垃圾以及餐厨垃圾三种品类指定专门卸点,待生活垃圾装载压缩完毕后,后台自动生成指令,将箱号、船数、出发和抵达时间发送给百里之外的老港生态环保基地。

  生活垃圾下一步是走水路,通过市级生活垃圾集装箱水上转运系统来进行转运。上海内河水系发达,上海城投集团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优势,开创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水运模式。

  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固废处理基地,也是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末端处置设施的托底保障项目。

  数据显示,上海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42%,到2023年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到43%。而老港基地内两座焚烧厂的焚烧解决能力达9000吨,是全国顶级规模、排放最低、技术最先进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019年9月29日,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完成了“72+24”验收,实现了垃圾由“填埋”到“焚烧”的历史跨越。二期8条焚烧线火力全开,全年可发电约12亿千瓦时。

  历经多年发展,老港基地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一直在改进,由过去以填埋为主、到焚烧与填埋并存,再到现在以焚烧为主,并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城投集团建成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厂11座,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18500余吨/日,占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总焚烧能力的60%以上。焚烧系统均采用国际先进的炉排炉,烟气排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上海市地标和欧盟标准。

  上海城投集团建成运营了湿垃圾厂5座,补齐上海城市湿垃圾处置的“空白”领域,解决能力3530吨/日,占上海全市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的50%。

  老港基地内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三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项目建成后,老港基地湿垃圾总解决能力将达到4500吨/日,成为全世界顶级规模的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基地。

  上海城投向界面新闻透露,待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投入运营后,其资源化产品将覆盖新能源、新型饲料、新型肥料三大领域。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将通过沼气提纯制备压缩天然气、有机残渣养殖黑水虻等手段,预计将年产毛油3600余吨、炭基有机肥20000余吨、压缩8万余吨。

  上海城投集团建成全市首个标准化、智能化有害垃圾分拣中心,已建立起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的有害垃圾收运网络体系,实施“有害垃圾收运服务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另外,可回收垃圾是否实现循环利用?来自上海城投集团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城投构建了覆盖黄浦、徐汇、静安、嘉定、青浦、临港等6大区域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布设回收点位5210个、示范点6个、中转站35个、集散中心3个。

  除了上述四类垃圾,上海城投还负责运营建筑垃圾厂5座,解决能力10500吨/日,主要是采用“粗分选+多级分选筛分+多级破碎,辅以磁选和智能分选”的处理工艺,生产出再生骨料、回填材料、制再生砖、制水泥砂浆等产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透露,上海生活垃圾已全量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近年来,一些“变废为宝”的工艺品出现在闵行区浦锦街道的道路景观、公园、小区等地。

  每天,一辆辆可回收物清运车驶入位于塘浦路1068号的浦锦街道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卸下来自浦锦街道71个小区和9个村的可回收物。

  两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融合中转站,是上海推进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针对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分类、中转。

  浦锦街道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由办公区、过磅区、卸货区、分拣区、存放区、打包区以及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制作区构成。

  用180个废旧轮胎制成的老鹰、用290个废弃矿泉水瓶做成的“海绵宝宝”、用673个“报废汽车零部件”做成的“骏马”等……在中转服务站里,轮胎和金属构件等可回收垃圾将在能工巧匠手里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可供观赏的造型艺术品。

  浦锦街道两网融合中转站工作人员说,最开始想传递环保理念,呼吁居民一起养成废物利用和节能环保的习惯,后来就有了变废为宝制作工艺品的想法。

  至今,已有100多组街头工艺品在该中转站诞生,许多街镇都慕名而来,希望能帮他们定制工艺品,放在街道、社区的绿地、花园里。金山区一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还特意来选走了一只“轮胎羊”。

  “家门口的激励,最振奋人心。”浦锦街道两网融合垃圾中转站负责人说,如果居民发现了自己家里的废弃物变成了周边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家具,就形成了一个垃圾分类闭环,更构建了一个价值认同闭环,其对居民的精神鼓励,远大于几角几分钱的买卖。

  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已有4年。工作人员透露,与2019年相比,浦锦街道中转站日回收量有较大提升,每天可回收物现回收量约30吨,其中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约22吨,可满足浦锦街道居民、商业广场、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可回收物的收集、打包、存储、转运的需要。

  界面新闻记者在中转站现场看到,玻璃、金属、塑料、纸类、衣物和木材等可回收物在打包区分门别类,被整洁有序地堆放在不同区域。

  中转站还配置了专业的分选设备、打包设备和泡沫塑料冷压设备,以进行压缩、打包和冷压,减少废弃物的体积、节约运输成本、提高处置效率。

  前述工作人员认为,两网融合中转站作为“点-站-场”体系的中端,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环节上,可实现多方协作、共建共赢。

  比如针对可回收物里面常见的泡沫塑料,中转站根据其材质轻、体积大、运输不便等特点,采用了泡沫冷压方式来进行处理,不但解决了泡沫运输难的问题,而且冷压后在重量不变的情况积缩减至近1/40。压缩后的泡沫塑料会运往长三角下游企业。

  垃圾分类还推动了一批新材料走向更广泛的场景应用。生活垃圾分类中拣出的一个个废塑料瓶,将会变成速干衣、电脑塑料外壳,也可能是汽车的塑料改件。

  国内最大改性塑料上市公司金发科技向界面新闻透露,其在全国已经与500余家废弃物回收商合作,循环利用废塑料。经其前处理与高质化再生后塑料制品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包装、家电、服装、电子、家居、建筑等产品。目前,该企业正在上海建设新的研发中心,致力于研发绿色低碳材料应用在汽车产品中。

  可持续发展与公共事务总监高杨向记者透露,每年全球只有约9%的废塑料得到了有效回收利用,有效的垃圾分类能大大的提升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建军表示,将再生高密度聚乙烯 (rHDPE)材料100%应用于日化包装,例如洗涤液瓶等,比原生HDPE相比,可减少65%以上的碳排放。在汽车产品中添加25%的再生聚丙烯(rPP)材料,相比于原生PP可减碳至少21%。

  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到2025年末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量和产值分别达到4.5亿吨、5万亿元的目标。

  2022年12月,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与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牵头,联合宝洁中国、玛氏中国、陶氏公司、百事公司、安姆科集团共同发起了“软塑新生”项目,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通过集合产业链各环节力量,以易回收易再生设计标准为指导,将建立消费品塑料软包装从“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再生-高值化应用”的全链条循环体系,以打破产业链合作壁垒,实现塑料软包装的闭环高值化利用。

  根据项目组设定的工作规划和目标,项目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开展专项试点、示范、复制推广等工作,预期到2025年,范围扩展到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实现年回收塑料软包装50000吨。

  过去半年该项目组在上海奉贤、杨浦等区进行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高杨透露,目前上海的试点通过社区教育宣导与绿色消费激励的方式,推动社区在四分类的基础上对废弃的塑料软包装,尤其是餐饮和药品的废弃包装进行进一步分类。

  他坦言,目前不仅是国内,全世界内对塑料软包装的循环利用都是空白,无经验可循,其收集、分拣分选和再生利用设施缺乏,这对于后端的高质化利用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高杨指出,根据相关协会统计,虽然国内废塑料回收率达到了约30%,位列全球前列,但尚有空间进一步挖掘,政府层面尤其是城市政府可进一步提供财政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持,建立健全回收、分类、分拣、再生与末端处置体系,进一步打通各类废塑料进入循环产业的渠道和链路。

  2019年,嘉兴路街道成为《条例》实施后首批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镇。2022年1月,雷国兴调任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她发现辖区内的瑞虹二期小区居住人口流动率比较大,新住户不了解垃圾投放地点规则,导致垃圾分类混乱,小包垃圾落地现象也很多。

  于是,她与同事启动了“迎新工程”——上门送给新来的住客一份囊括垃圾投放点、停车信息、居委服务等各类便民生活服务的入住指南,再由工作人员实地带领住客熟悉小区环境。

  “任何人到了新环境都渴望快速融入,我们跨前一步的服务会让他们都觉得宾至如归,也能让他们尽快熟悉社区的规则,快速适应社区垃圾分类工作。”雷国兴说。在她看来,垃圾分类已逐步成为撬动社区治理的一个支点。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居民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社区治理。

  在广泛征求采纳居民意见后,眼下,瑞虹二期小区正进行智能化垃圾厢房改造,新的垃圾厢房将具备称重、冲洗、监督、溯源等功能,还将引入太阳能光伏板,为垃圾厢房供电。

  雷国兴说,改造后的垃圾厢房将包含更多绿色低碳元素,希望它不只是一个扔垃圾的地方,更是一个低碳环保的社区公共空间。目前嘉兴路街道已完成82个小区113处点位的定时定点及示范点位智能化改造,辐射3.4万余户居民。

  事实上,由于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和智能化设施的投用,一些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人员正在撤减。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是上海最早启动垃圾分类试点的街道之一,该街道城建中心主任康清德表示,街道在实地考量、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小区一方案”,持续提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效果。

  此前,新江湾城街道曾聘请第三方成立18人组成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坚持每日在居民区、餐厅等地点巡查,力求在最快时间内解决问题。

  随着居民分类习惯的养成,新江湾城街道也在逐步减少垃圾分类指导员数量,引导社区居民由强制分类转向主动分类,今年一季度点位指导员已缩减20%。

  针对小包垃圾落地的难题,街道在垃圾投放点位均安装智能摄像头,通过APP链接到居委、物业、保洁处置人手机终端,发现小包垃圾落地后5分钟即有人员到现场处置完毕。

  目前,新江湾城街道各居民区的投放点位已从3000个缩减至105个,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99%,垃圾分类减量率从35%提升到53%。

  来自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的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五年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保持稳定。

  其中,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垃圾和湿垃圾总量的35%左右,可回收物回收量基本稳定在日均7000吨左右,有害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日均两吨左右,生活垃圾“三增一减”趋于稳定。上海生活垃圾已全量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今年5月21日,习回信勉励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镇和乡村居民热情参加、主动作为。

  “垃圾分类已逐渐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写信人之一、已调任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雷国兴认为。在垃圾分类先期,硬约束很有必要,《条例》的出台快速缩短了垃圾分类的进程,提高了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文明程度。

  “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分类,到后面渐渐习惯分类,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需求也在一直在变化。”雷国兴说,下一步怎么样引导居民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如何更加科学便民设置回收点位、如何更好推动循环利用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康清德认为智能应用转化尚有提升空间,目前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作对比分析进而转化成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方面,尚显不足。他建议通过垃圾投放点的实时监测、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对垃圾分类效果和不文明投放行为进行公布和追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办法,让只能转换为效能。

  虹口区嘉兴路社区自治办垃圾分类负责人田弘毅透露,今年,街道计划在部分小区试点干垃圾、可回收物的精细化分类,增加纺织物、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的投口,通过前置处理提高末端处理效率。

  界面新闻了解到,2022年以来,上海逐步优化“一小区一方案”社区投放制度,通过合理增设或延长投放时段、实施节假日投放模式、夏季增加湿垃圾运收频次等措施,提高居民投放便利性。上海上线了小包垃圾“随手拍”监督小程序,还开展了社区违规投放等易发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不久前,“上海街头垃圾桶又回来了”等话题引发热议。对此,界面新闻了解到,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正着手开启新一轮道路废物箱布局优化调整,并发布最新版《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2023版),对辖区内部分区域道路废物箱来优化调整,与市民出行路径、人流数量密度相匹配。

首页 电话咨询 留言